为什么检测报告引发的质疑投诉越来越多?

政府采购信息网 张建芳 2024-12-26 16:25:23

“截至目前全省2000多起投诉,超过四分之一与检测报告相关。”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政府采购信息报记者。政府采购领域因为检测报告引发的争议备受各方关注,一方面,供应商提供虚假检测报告的案例频繁曝出,被认定“提供虚假材料谋取中标成交”而被顶格处罚的供应商增多;另一方面,采购人或者采购代理机构在采购文件中将供应商提供检测报告设为实质性要求或评审因素,涉嫌存在歧视性或者限制性导致质疑、投诉也增多。

政府采购信息报记者查询中国政府采购网近半年时间内的92339则货物类采购公告,发现要求供应商提供检测报告的有3169则,占比达到3.44%。其中,43689 则公开招标公告中有2576则要求检测报告,占比5.90%;12038则竞争性谈判公告中有165则要求检测报告,占比1.69%;18656 则竞争性磋商公告中有137则要求检测报告,占比0.73%……

福建立勤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政府采购业务相关负责人王炜林告诉记者:“一般来说,采购公告通常载明的是对供应商资格条件的要求,往往并不体现评审环节实质性要求或者评审因素的设置,查询到的涉及检测报告的项目大多是将检测报告设置为资格条件。”记者查询中国政府采购网发布的采购公告发现,很多采购文件将供应商提供检测报告设置为特定资格条件,占比达到了3.44%。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张蔷提醒,检测报告是对产品、材料、设备或系统的安全性、性能、质量等方面进行检测后形成的书面报告,原则上应当设置为实质性要求而不是特定资格条件。

记者查询中国政府采购网发布的采购公告发现,公开招标货物项目公告中将强制性检测认证(CMA)设为特定资格条件的有700则,将国家非强制性检测认证(CNAS)设为特定资格条件的有401则。这样设置显然不合理、存在明显的限制性。如某中小学音体美教学器材和设备采购项目的86英寸一体机及配套多媒体教学软件标的要求提供“具有检测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证明书写板面具耐磨性、支持故障自动检测以及9项技术参数。

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宋春告诉记者,将供应商提供检测报告设为实质性要求或者评审因素的现象更为普遍,有些项目甚至滥用检测报告。记者随机查阅10份采购文件,发现其中有4份要求检测报告,其中一个170万元空调设备采购和安装竞争性磋商项目,将供应商提供国家认可的检测机构出具的有效期内的检测报告设置为评审因素,每一个检测报告2分,总计34分。

为什么现阶段政府采购对检测报告的要求如此之多?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招标采购办公室主任余春英认为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国家和各行业对产品或服务的标准化越来越完善,对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些采购人对采购项目的具体需求和技术标准理解不深入、拿不准,为了避免出现履约纠纷,选择依靠检测报告来判断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与性能;其次,一些采购人要求供应商提供检测报告是为了防止一些根本提供不了产品的供应商虚假响应;另外,一些采购经办人员还有规避责任风险的心理,为防止内部审计、监察等事后追责,通过在采购阶段要求供应商提供检测报告证明自己程序上已经尽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自己的责任风险;甚至还有个别采购人可能与某些特定供应商存在利益关联,通过在采购文件中设置特定的检测报告要求,来限制其他供应商参与竞争,从而帮助特定供应商获得中标(成交)资格。

政府采购

广告

深耕采购,死磕采购。既具理论高度,又兼实务特色,让你从外行到高手。公共采购在线大学堂!请扫码关注——采购学园,新鲜的“图说政采”等你来看!

采购学园

网友评论
个人头像
  • 暂无评论,欢迎您发表观点!
意见反馈
反馈类型:
问题描述:
0/500
联系方式:
0/30
提交